2018年3月2日這天,電影《厲害了,我的國》登陸了全國影院,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祖國的成就呈現(xiàn)在大屏幕上,36項史詩般的功績,貫穿民生主線,我們看到了,一個正在砥礪奮進邁向十九大宏偉藍圖的中國。
這部電影呈現(xiàn)出的祖國壯美山河以及卓越成績所帶來的震撼,我想已然不用多說。我還記得當時抹了好幾次眼淚。但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還有一個藏族的年輕扶貧女干部,她僅僅是中國成百上千萬扶貧干部的一個縮影。這些扶貧干部仿佛就像雕刻師一樣,通過他們一對一地幫扶,將不平衡、不充分的裂隙一點點地修勻。
駐村第一書記這個身份是辛苦的,但是我想更多的時候,是他們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幸福。
一年前,從上林縣白圩鎮(zhèn)愛長村寄來了一封給南寧威寧集團的信。這是愛長村貧困戶韋金豆的兒子寫的。在信中,他這樣寫道:我?guī)е鴱碗s感恩的心情寫下這份感謝信。我要感謝的是徐書記。我的父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(nóng)民,因為要辦理各種扶貧手續(xù),我的父親經(jīng)常要到鎮(zhèn)上簽字,他不會寫,徐書記也常常去到鎮(zhèn)上在旁邊指導著我的父親一筆一劃地填寫。有時候晚上八點多鐘,徐書記還專程來我家了解情況,他來我家好多次啊,可每次都走得那么匆忙,連喝碗粥的時間都沒有……還有好多看起來好像都是微不足道的事,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擦抹不去……我寫不出浮華的語言來形容對他的感激,但是我會永遠記得,在某個時刻,曾有那么一位無私而善良的人,用他的真誠為我們鋪下了一條更好的生活道路……
這位信中的徐書記,就是威寧資產(chǎn)公司扶貧工作點之一的上林縣愛長村駐村第一書記徐海珊。在脫貧攻堅的路子上,徐海珊常常是村民家中的???。有一次我問他,這么辛苦的工作,有些村民并不理解,你到底在堅持著什么?
我還記得他當時的篤定與從容:能夠為村民們做些事,能夠感受他們對我最終的肯定,能夠看到他們的進步,尤其是看到鄉(xiāng)村一點一點的美麗變化,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兒。
“我要給這群努力致富的人引路?!彼f這話的時候,平和閑淡卻擲地有聲,帶著憨厚的笑,卻也帶著振奮人心的力量。
這一刻,我感受到一種精神,叫堅持與奉獻。
2018年2月9日,入春天氣還有些寒冷,寒意中卻涌動著一些些暖意。上林縣西燕鎮(zhèn)寨鹿村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人頭攢動,一派喜慶氣氛,加入合作社的 56戶貧困戶共享入股收益分紅16.68萬元。照片上的蒙威蒙大爺,收到分紅款項如獲至寶。我看見他臉上的笑容幸福得像花兒一樣,但他的眼角卻泛起了星星,我聽見他說:到這個時候,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……
可不是么?
“三年前,在那山環(huán)山的地方,重山阻隔使這個村成為廣西深度貧困村,荒坡上的小木房搖搖欲墜,只能在屋前宅后僅有的幾塊巴掌大小的坡地上種些玉米……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因為沒文化、沒技術(shù),不久又不得不回到村里守著幾分貧瘠的土地……”
這是寨鹿村當年的狀況,由威寧市場公司派駐到這里的第一書記蔣謙每每回憶起這樣的畫面,表情動容。
“救窮先扶志。你知道么,那一會兒,我明白了自己工作的價值?!彼f。
而這一刻,我感受到一種信仰,叫使命與擔當。
在精準脫貧的一線戰(zhàn)場上,類似這樣的鏡頭和片段實在太多太多了,那些石山深處的特困村莊,那些缺水缺地的偏僻窮壤,到處都留下這些扶貧隊員的深情足跡和暖人情懷,他們?yōu)樵S多貧困群眾送去溫暖與希望,他們身體力行地帶領(lǐng)群眾創(chuàng)建更好的生活。
從2014年以來,威寧集團先后派駐了17名駐村第一書記,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20萬元,先后定點結(jié)對幫扶 9個貧困村并幫助其中2個順利實現(xiàn)脫貧“摘帽”,聯(lián)系1562戶貧困戶5914名貧困群眾……
這些數(shù)字對很多人而言,不會有太多感性認識。但是對我們來說,卻是一步一步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脫貧攻堅的見證。
不僅于此,新型光伏產(chǎn)業(yè)、特色農(nóng)業(yè)產(chǎn)業(yè)、專業(yè)合作社等等集體經(jīng)濟助推器在威寧幫扶的貧困村里,遍地開花。
這一刻,我感受到一種力量,叫奮進與希望。
當看到一戶戶貧困戶脫貧,一個個貧困縣摘帽,一個個窮山僻壤的小村落變成了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,當體驗到親身參與這場攻堅所換來的那份欣喜與幸福,我想,他們一定會更深刻地懂得習近平總書記精準脫貧理念的源頭所在,懂得“造福人民”“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思想”的內(nèi)涵和分量……
朋友,您現(xiàn)在聽到的是在全國千名干部駐村幫扶隊伍中一名普通的扶貧隊員——王長玉自編自創(chuàng)的一首歌曲《我們來到這里》。
這些駐村幫扶的扶貧隊員們,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樣,肩負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(zhàn)的重任,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——像當年揮舞鋤頭開荒種地的“南泥灣”八路軍戰(zhàn)士,像當年雄赳赳、氣昂昂走向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的志愿軍,像當年唱著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支邊大學生……正是因為他們,奏響了這樣一曲鏗鏘有力的時代贊歌!
而曾經(jīng),我以為城市締造者才是這個世間無上榮光的無冕之王,但我現(xiàn)在知道,其實一幅幅家國畫卷的的鑄就,很多時候都是來自于我們身邊的、這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,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不斷前行的推手。在精準脫貧這條路上,只要心中葆有一份對扶貧事業(yè)無限的執(zhí)著與信仰,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。當一個國家擁有能夠負有使命和擔當?shù)娜?,能夠奮力沖鋒陷陣的人,能夠不計得失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,能夠知道道路并不順暢,但是仍然不言放棄不忘初心的人,當這個國家擁有這樣的忠誠和靈魂,我們就能說,我們?yōu)樽鎳湴痢N覀冇行判?,讓明天更好?/p>
(本文作者系集團人力資源部李佳玲)